江苏正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

便捷导航

系我们

  • 江苏正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
  • 电 话:051081798813
  • 邮 箱:357084271@qq.com
  • 地 址:宜兴市新街街道宜兴节能环保产业园(二期二标段)130幢
当前位置-新闻动态-公司新闻-  携手共筑防谣长城 净化网络空间
携手共筑防谣长城 净化网络空间
来源:本站 作者: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:2024-08-05 点击数:

学法·懂法·守法·用法

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对网络谣言的辨识力与应对能力,携手企业构建坚实的网络谣言防御体系,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清朗与和谐。202485日上午,环科园派出所社区民警至辖区内的江苏正鉴环境检测公司,开展专题宣传活动。


活动中,民警结合丰富的案例,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、危害以及识别方法。他提醒员工们要保持理性思考,遇到来源不明、内容夸张、煽动性强的信息时,应主动核实信息真伪,不轻信、不转发。同时,他还介绍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举措,鼓励企业员工积极举报疑似谣言信息,共同参与到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中来。

普法小课堂
什么是“网络谣言”?

     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(例如微博、网站、论坛、聊天软件等)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、信息。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等特点,因此极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。

如何甄别“网络谣言”?

1、看消息来源

消息来源是否可信、权威、正规,例如官方媒体、政府机构、知名媒体等,如果是来路不清的小道消息,需要谨慎对待。

2、看消息的真实性

需要核实消息的真实性,是否有相关证据、数据、调查等支持。如果消息只是凭个人猜测或者主观臆断,需要多加思考。

3、看消息的逻辑性

消息是否合理、合情、合法,是否符合常理,如果消息不符合逻辑,需要仔细分析。

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有哪些?

1、民事责任

法律规定,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、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。网络造谣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或法人的商誉,造谣者需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。

2、行政责任

网络造谣,尚不构成犯罪的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规定予以处罚。

1、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
2、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
3、刑事责任

网络造谣构成犯罪的,要追究刑事责任。其中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的罪名有很多,如诽谤罪,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,寻衅滋事罪,煽动分裂国家罪,损害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罪等。

警方提示

     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为了吸引眼球、博取流量而编发虚假、造谣信息在网络上传播,轻则承担侵权责任,重则罚款拘留,甚至涉嫌犯罪,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打击。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,共同构建文明有序的清朗网络空间。